案例三:某服装品牌商标撤三维权实录
2023年1月,国内知名休闲服装品牌"都市风尚"(下称"权利人")历经14个月的维权,成功通过商标撤三程序撤销了某商贸公司(下称"被申请人")在第25类"服装、鞋、帽"商品上注册的"都市风尚"商标(注册号:AAAAAAA)。该案因涉及服装行业特有的使用证据认定问题,且经历了商标局裁定、商评委复审的完整流程,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一、案件背景:品牌扩张遭遇商标障碍
权利人"都市风尚"创立于2008年,专注于年轻群体休闲服装,截至2021年在全国拥有300余家门店,年销售额达12亿元,其"都市风尚"文字商标在第25类已注册并使用多年(注册号:BBBBBBB)。
2021年,权利人计划拓展童装产品线,却发现被申请人已于2017年在第25类"童装、婴儿全套衣"等商品上注册了"都市风尚"商标(与权利人商标完全相同)。经调查,被申请人仅在2018年短暂销售过少量成人T恤(非童装),之后未再进行任何与该商标相关的经营活动。
由于被申请人的商标直接阻碍了权利人的童装业务拓展,权利人于2021年9月启动撤三程序,主张该商标连续三年未使用。
案件关键节点与证据提交时间轴
二、维权过程:服装行业特有的证据博弈
服装行业的商标使用证据具有显著特点:季节性强、款式更新快、销售渠道多样(线下门店、电商平台、直播带货等),这些特点在本案证据交锋中充分体现。
1. 申请人(权利人)提交的核心证据
-
①
被申请人商标注册信息与商品范围
证明被申请人商标与权利人商标的商品类似性
-
②
市场调查公证文书
2021年8月,公证处对被申请人注册地址、线上店铺的实地/线上调查,未发现"都市风尚"童装销售
-
③
被申请人电商平台历史销售记录
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调取,显示2018年后无"都市风尚"品牌商品销售
2. 被申请人的抗辩证据与理由
-
①
2019年服装批发市场摊位租赁合同
声称在批发市场销售带有"都市风尚"商标的服装
-
②
2020年抖音直播截图
显示直播中展示了带有"都市风尚"商标的T恤
-
③
疫情影响主张
主张因疫情导致2020-2021年无法正常经营,属于"正当理由"
三、商标局裁定与复审交锋
2022年6月,商标局作出初步裁定:
"被申请人提交的租赁合同未显示实际使用商标;抖音直播截图未体现销售记录,且展示的商品为成人T恤,与核定的'童装'商品不符;疫情不能成为连续三年不使用的正当理由。裁定撤销第AAAAAAA号'都市风尚'商标。"
被申请人不服该裁定,于2022年8月向商评委提起复审,补充提交了:
- 2021年与某服装厂签订的《加工合同》(未显示商标)
- 声称"已授权他人使用商标"但未提供许可合同
- 3张据称是2020年生产的"都市风尚"童装照片(无生产日期或销售记录)
权利人针对复审补充提交了反证:
- 被申请人声称的"授权使用方"企业信用信息,显示该企业已注销
- 童装照片的元数据鉴定,证明照片拍摄时间为2022年7月(在撤三申请日之后)
- 服装行业2021年复苏数据,反驳"疫情无法经营"的主张
2023年1月,商评委作出复审裁定:维持商标局撤销决定,被申请人商标予以撤销。
四、服装行业撤三维权的特殊要点
服装商标使用证据的三大认定规则
商品关联性规则
服装商标的使用需与核定商品类别明确对应,如本案中成人服装的使用证据不能替代童装的使用证据,即使商标完全相同
销售真实性规则
直播、展销等场景的使用证据需配套销售记录(订单、物流、收款凭证),单纯的展示不构成有效使用
时间连续性规则
服装销售的季节性波动不影响"连续使用"的认定,但需在三年内有规律的使用记录,而非仅一次偶发交易
专家点评
"本案是服装行业商标撤三的典型案例,清晰展现了该行业证据认定的特殊性。服装企业的商标使用证据往往分散在多个销售渠道,需要系统化收集和整理。"
"值得注意的是,被申请人的两次证据提交都存在明显缺陷:第一次混淆了商品种类,第二次提交了事后伪造的证据,这些都是撤三案件中的常见错误。对服装企业而言,保留完整的'设计-生产-销售'证据链至关重要,尤其是电商平台的交易记录和物流信息,这些电子证据经过公证后证明力极强。"
—— 中国服装协会知识产权顾问 赵女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