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四:如何通过撤三程序获得心仪商标
2023年2月,某初创科技公司(下称"申请人")通过商标撤三程序成功撤销了某文化传播公司(下称"被申请人")注册的"智联"商标(第9类"计算机软件、智能设备"),并在该商标被撤销后成功注册了相同商标。该案完整展现了"发现目标商标-发起撤三-获得注册"的全流程,为企业通过撤三程序获取心仪商标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路径。
一、目标商标筛选:精准定位可撤三商标
申请人成立于2021年,专注于智能办公软件研发,计划使用"智联"作为核心商标。经商标查询发现,"智联"商标已被被申请人于2017年在第9类注册,但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该商标存在撤三可能性:
目标商标关键信息
- 商标名称: 智联
- 注册号: CCCCCCC
- 注册日期: 2017年6月15日(已超3年)
- 核定商品: 第9类"计算机软件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眼镜"等
- 注册人: 某文化传播公司(主营会议策划,与第9类商品无关)
撤三可能性评估
基于以上分析,申请人决定将该"智联"商标作为目标,启动撤三程序。
通过撤三获取商标的完整流程与时间节点
二、撤三实施:分阶段证据收集与提交
申请人采用"三步走"策略实施撤三,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证据收集重点:
前期调查(2021年9-10月)
核心目标:证明被申请人无使用该商标的行业背景和实际能力
-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取被申请人年报,显示其经营范围为"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、会议服务",无任何与第9类商品相关的业务
- 查询被申请人官网及社交媒体账号,未发现任何与"智联"商标或第9类商品相关的信息
- 通过电商平台(京东、天猫、拼多多)检索,无"智联"品牌的计算机软件或智能设备销售记录
提交撤三申请(2021年11月)
核心目标:正式向商标局提出撤三请求,附初步证据
- 提交《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申请书》,明确请求撤销被申请人"智联"商标
- 附被申请人企业信用信息、经营范围截图等证据,证明其无使用能力
- 缴纳撤三申请费500元
答辩应对(2022年2-3月)
核心目标:反驳被申请人提交的使用证据
被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及申请人的反驳策略:
被申请人证据:
2019年与某科技公司签订的《软件开发合同》(未体现"智联"商标)
申请人反驳证据:
该科技公司出具的《情况说明》,证明合同未实际履行,且从未使用"智联"商标
三、商标获取:撤三成功后的注册策略
2022年6月,商标局裁定撤销被申请人的"智联"商标。为确保顺利获得该商标,申请人采取了以下策略:
商标注册衔接策略
及时监测
在撤三裁定公告后,立即设置商标监测,确保无人提出异议或复审
快速提交
裁定生效当日即提交注册申请,避免被他人抢注
类别精准
完全按照原商标核定商品提交,提高注册成功率
2023年2月,申请人的"智联"商标(第9类)获得初步审定公告,3月正式核准注册,从撤三启动到最终获得商标历时15个月。
四、通过撤三获取商标的核心要点
本案的成功经验表明,通过撤三程序获取心仪商标需要把握以下关键环节:
目标商标筛选要精准
重点关注"注册人行业不匹配""注册后无公开使用记录""注册满3年"的商标,这类商标的撤三成功率通常超过80%
证据收集要形成闭环
不仅要证明"未发现使用",更要证明"对方无能力使用",通过企业信息、行业背景、公开渠道等多维度形成完整证据链
注册衔接要及时
撤三裁定生效后应立即提交注册申请,最好提前准备好商标注册材料,避免"空窗期"被抢注
专家点评
"本案展示了通过撤三程序获取心仪商标的标准化路径,对中小企业尤其具有参考价值。在优质商标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,撤三已成为企业获取商标的重要渠道。"
"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:一是精准的目标筛选,避免盲目发起撤三;二是扎实的证据收集,不仅要证明'未使用',还要排除'有使用可能';三是及时的注册衔接,确保撤三成功后能顺利获得商标。对初创企业而言,这种方式比高价购买商标更经济,比重新设计商标更高效。"
—— 商标战略规划专家 陈先生